82年生的三峽能源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龍,調往湖北能源任黨委書記,并推薦為董事長人選。
此番履新,張龍從三峽集團的新能源戰略實施主體三峽能源,跨越到綜合能源發展平臺湖北能源,也標志著他從單一新能源領域的深耕轉向綜合能源平臺的全面統籌。這一角色的轉變,既是對他在三峽能源期間成績的肯定,也是對他未來能力的更高期待。
而在近年的發展中,新能源發電板塊正逐步成為湖北能源繼水電、火電之后的重要增長極。
湖北能源的源起始于1986年湖北省破解能源困局的戰略抉擇。面對當時“缺煤、少氣、乏油”的資源稟賦與高達20億千瓦時的電力缺口,湖北省委、省政府與曾經的水利電力部合資組建清江公司,開啟清江流域梯級開發,同期湖北省電力開發公司則承擔鄂州火電建設使命。2005年,兩大開發主體合并重組,湖北能源集團正式登上歷史舞臺。2010年整體上市后,湖北能源于2015年迎來關鍵轉折——三峽集團通過資本運作成為實際控制人,湖北能源由此兼具省域能源安全保障使命與央企綜合能源發展平臺之責。
歷經二十年發展,湖北能源從單一發電企業蛻變為一艘總資產近千億元、裝機規模達1830萬千瓦的綜合能源“巨輪”。在清江流域,三座梯級電站構筑起我國中東部地區除三峽以外最大的水力發電基地;在鄂東,鄂州電廠經過三期建設已成為湖北省規模最大的火電廠和華中電網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重要電源點;在鄂西北,襄陽宜城火電廠是鄂西北地區電力供應的“穩定器”和“壓艙石”。鄂西水電和鄂東火電兩大電力能源基地初步建成。
而在能源變革的大勢之下,具備清潔能源基因的湖北能源則定下了“水火互濟、風光互補、煤氣協同”的發展路徑,新能源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十四五”期間,隨著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的推進,湖北能源新能源裝機增長283.10%,并于2024年底實現新能源裝機超700萬千瓦,占總裝機38.3%,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此外,通過快速適應火電兜底保障的角色轉變,布局南漳張家坪抽水蓄能項目、電化學儲能電站及宜城“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基地,湖北能源初步構建起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調節體系。
然而,“逐綠”之路并非坦途。電力現貨市場連續試運行導致湖北能源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板塊凈利潤同比縮減1.27億元,市場化競爭壓力B-sport B體育官方網站凸顯。向外擴張同樣面臨挑戰,盡管借力陜湖特高壓工程落地榆林210萬千瓦生態光伏基地,可在國家級大基地項目競逐中仍需突破。與此同時,據《湖北“三型三強”新型電力系統藍皮書》預測,2030年省內新能源裝機占比將超50%,但現有消納能力不足或引發棄風棄光風險。
張龍的職業軌跡深刻烙印著三峽集團戰略發展的時代印記。這位“80后”少壯派管理者,自葡電管理辦公室投資開發處起步,歷經長江電力、三峽集團戰略投資部與計劃發展部多崗位歷練,最終在2022年7月執掌三峽能源總經理之印。其時正值這家新能源旗艦企業的關鍵躍升期——距其創下國內電力行業最大IPO紀錄僅一年,既要消化超募資本帶來的發展勢能,又面臨“雙碳”目標下新能源行業白熱化競爭的嚴峻考驗。集團選擇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經驗的張龍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既是對企業年輕化治理結構的革新,更是對戰略執行力的強化。
履職后的第一次年度工作會議,張龍以“趕考”姿態赴命。2023年工作會,張龍作題為《追風逐日踏征程 奮楫揚帆向未來 以“趕考”姿態奮力譜寫風光無限新篇章》的工作報告,并在會上清醒地指出公司改革發展還存在不少挑戰和制約。為此,他強調要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主責主業、堅持合規經營、堅持差異化發展、堅持效益優先,并將“搶占優質資源”確立為2023年的首要工作重點。此后的2024年和2025年,張龍作的工作報告主題也從“追風逐日”的開拓豪情,轉到“登高望遠”的系統謀劃,再至“守正創新”的深化轉型,清晰勾勒出企業從規模驅動向質量引領的演進路徑,也帶領企業如此踐行。
在張龍擔任三峽能源總經理的近3年間,三峽能源也不負重任助力張龍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累計裝機突破4700萬千瓦,兩個“風光三峽”如期建成;年發電量突破700億千瓦時,單日發電量突破3億千瓦時;主要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印證著規模與效率的同步躍升。
歷經三年新能源全產業鏈操盤歷練,“80后”張龍已鍛造出覆蓋項目開發、資本運作與戰略管控的復合型能力圖譜。
此次調任湖北能源掌舵者,雖難以用傳統職業周期簡單界定其階段屬性,但恰逢湖北能源加速構建“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體系的關鍵時點。這位兼具三峽系戰略視野與實戰經驗的新帥,或將通過跨區域資源嫁接、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導入及市場化機制創新,為這家老牌能源集團的“逐綠而進”注入新動能。